博仕书屋 > 穿越小说 > 大宋文魁 > 正文 第734章 包拯的为难
    有了李佛玛的奏本,大宋出兵就有了理由,大宋租借高平州和七源州,就有了法理基础,这才能名正言顺嘛。

    “哈哈,呈上来。”

    赵祯接过奏本,像模像样的看了看,说道:“李佛玛的孝心,朕看到了,朕心甚慰啊,李朝侍大宋为父国,大宋也不能亏待了李朝,王质,宣旨吧。”

    王质缓缓站出来,展开白色丝绸,高声念道:“门下,诏曰,李朝国主李佛玛,勤于王事,心向大宋,朕心甚慰,特封李佛玛为南平王,故兹诏示,想宜知悉。”

    南平王,正是李公蕴当初的封号,如今,相当于越李国国主,再次得到了宋朝的册封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个册封的政治意义大于现实意义,只要大宋以后继续册封下去,就彻底把越李国是大宋属国的事情坐实了,未来,大宋就能插手越李国国政。

    皆大欢喜吗?

    起码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不满意,尤其是吕夷简。

    吕夷简计划的以太傅致仕之事,因为张唐卿入侵越李国而搁浅。

    吕夷简和夏竦好不容易再次鼓动起了氛围,好家伙,张唐卿家的事发生了。

    正准备再次鼓动时,好家伙,张唐卿斩杀陈家三口的事情又发生了。

    然后,大军凯旋回京了。

    吕夷简自问,为何我致仕会如此多灾多难呢?难道不吉利?

    封建迷信可能会害死人。

    但有时候,封建迷信也有准的时候。

    包拯一回到开封府,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,快速审理完了陈公辅一案,判决陈公辅及其主要党羽斩,军中几个同流合污者,斩,泉州水师几个同流合污者,斩,陈公辅家人,刺配河北路充军。

    因为陈家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,所以,大理寺、御史台、政事堂,乃至于赵祯,都很快就做出了批复,同意包拯的判决。

    包拯把判决结果交上去后,就不再过问陈家之事,他又翻出了几个月前赵祯秘密交给他的案子。

    郭清悟之死,充满了疑点,从生病到死亡,仅仅过了一天多时间,不正常,虽然包拯看过郭清悟的尸首,没有中毒的症状,但包拯依然充满了疑问。

    虽然郭清悟只是一个废后,但毕竟是在宫内被人下毒,这就要了血命了。

    包拯已经调查清楚,瑶华宫的管事宦官闫文应肯定有问题,包拯又秘密调查了几个御医和御药院的小黄门,所有的证据,都指向了一人,当朝宰辅吕夷简。

    在包拯看来,吕夷简喜欢结交宫中之人,但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宫中有品级的宦官,反倒是贾昌朝和宫中的几个都知好的穿一条裤子,为人所不齿。

    但证据却指向吕夷简。

    包拯犯难了。

    他知道,只要把调查的结果交到赵祯手上,朝堂又会升起一阵波澜,本来已经平静下来的朝政,可能会因为一个废后之死,而重新陷入混乱。

    可有奸人不惩处,不是包拯的作风。

    得知张唐卿要回京了,包拯打算把这件事压一压,等张唐卿进京了,再问问张唐卿的意见。

    张唐卿进京,没有郊迎,没有鲜花和掌声。

    当得知开封府发生的一切时,张唐卿淡淡的笑了笑,这种操纵舆论的手法,和自己如出一辙,不用问,肯定是他的几个弟子办的。

    张唐卿刚进家门,李文进、张乐、曾公亮等人纷纷登门造访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送走了众人,张唐卿才准备休息。

    张唐卿刚睡下,王柔过来说,包拯来了。

    “包拯?他来干什么?还是为了我杀人的事?”

    “不清楚,您见不见?”

    “请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包拯一身官服,明显是从刑部直接过来的。

    “肃清,这么晚了,何事?”

    包拯的黑脸,隐在黑暗里,根本就看不到他的表情:“半夜来访,打扰相公休息了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你就不是客气的人,啥事?别跟我说我杀陈家人的事哈,要不是我逼问出了陈明辅的下落,你能不能活着回开封还两说呢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明白,如果没有那三人之死,如今我已经死了,不过,本官不是问这件事。”

    “那问哪件事?”

    “下官有点迷惑,请相公指点迷津。”

    张唐卿愣了一下,随即哈哈笑了起来,“你让我指点迷津?”

    包拯严肃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稀奇,太稀奇了,肃清,什么事让你迷惑了?”

    “面对凶手和朝政稳定,下官不知道如何抉择了。”

    张唐卿有点迷茫,忙问道:“对方官位很高?”

    “很高很高,可以说位极人臣。”

    张唐卿指着自己的鼻子,苦笑道:“你不是说我吧。”

    “相公不用管是谁,如果您处在下官的位置上,您如何选择?”

    张唐卿内心一百个草泥马飞过,看来说的是自己了。

    “如果我处在你的位置上,自然以大局为重,因为,我不是你,我不是孤臣,不是纯臣,虽然我是忠臣,可你包拯包肃清不同,你的存在,不是为了稳定朝政,而是为了大宋百姓的安宁,你是包青天,包青天,就应该站在百姓这一边。”

    包拯忽然闭上了眼睛。

    他的内心在纠结。

    但张唐卿的话,却把包拯向正义这一方推了一步。

    “拯明白了,谢过张相公指教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行了,该弹劾谁,你就去弹劾,别在我家打扰我睡觉了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张唐卿终于缓过了点神,拖着疲惫的身躯,向皇宫走去。

    今日正逢大朝会。

    百官看到张唐卿骑马走过,纷纷让轿子或马车避让,站在御街两侧,向张唐卿问好。

    张唐卿微微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进了待漏院,张唐卿的待遇终于不同了。

    赵元俨看到张唐卿,指了指身边的位子。

    “大王来的这么早?”

    “年龄大了,觉就少了,你父亲身子大好了?”

    “谢泰山大人挂念,我父亲已经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,那就好,不过,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杀人,于你的名声不好,你看看满朝文官,有几个人像你一样亲自动刀子的?”

    “是,泰山大人教训的是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,百官会上本推举吕相进位太傅,以前你也写过奏本,一会别忘了推一把。”

    “是,小胥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中书门下平章事该推谁吧?”

    “知道,小胥早就看透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,赵元俨说完,开始闭目养神。